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作品展示 > 二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选文章7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选文章7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08:35

日子就这样白白地过去了,很快我就要开始新的工作了。为此,我需要写一个好的计划。我们应该如何制定计划呢?以下是大家最喜欢的小编分享的7个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他们对你有一些参考和帮助,请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

第1部分: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第1部分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生源分析

二年级班有38名学生,大约20%是有希望的学生

及以上。贫困生和特困生约占班级的10%。他们的情况非常不同。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智力和智商的原因,接受知识的速度很慢,有些知识落后于他们。有些是由于个人原因,如积极主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刻苦、思考不及时、养成一些坏习惯等。这些学生正在进行平时的学习活动。他们大多不敢表达自己,或者不主动表达自己,自卑,缺乏上进心。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从基础做起,日积月累取得进步。

2。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汉语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汉语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牢牢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学习,能够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有学习新知识的可能。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此外,他们对学习非常感兴趣。他们有基础知识,更不用说发展技能了。同时,我不知道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这给学习新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这门课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他们还没有学会主动掌握正确的阅读姿势、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掌握正确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3。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很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等”意识较强,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元音。能够准确地发音音节。能够准确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准确读出四声,学会轻声朗读。认识四行字并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识别大写字母并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4。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分析

能够用普通话沟通,声音清晰,态度大方。能够根据一定的情景或图片,用完整的句子或几个连贯的句子回答问题。能根据一定的情景或看图画,用完整的句子或几个连贯的句子描述简单的事情。

2。教材分析

1。单位划分

完整教材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部分组成。为了便于识字和阅读,所有生词、课文都标有拼音。

2。教材解析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由两部分组成。主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刚入学的孩子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注意用眼卫生,在实践中养成“不正确的姿势”。 “不看书”、“不以错误姿势移动”的好习惯,也是让学生从小学会珍惜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可以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背声母、韵母,抄读音节,在四行格子上书写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每部分、每课配有场景图片。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让学生专注于识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文,共排列14篇课文,分为6组。每篇课文由图片、正文、词汇表、练习、笔顺图、红描六部分组成。在这 14 篇课文中,随课文一起教授了 305 个识字单词和 168 个写作单词。正文部分呈现线索简洁、篇幅短小、内容新颖、插图精美、作业准确等新特点,具体体现在:

⑴所选课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插图新颖有趣。

⑵每段文字都有全文注音。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习汉字,而且有利于阅读、背诵、训练、发展阅读能力。

⑶ 课后有两个练习。一是阅读、背诵或复述,二是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并根据笔画顺序描红。另外,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读生词、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和笔顺、练习单词、句子和口语。 6个练习自成系列,相对独立。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准确读出汉语拼音和生词。学习说普通话,并能按照笔画顺序在方格内书写并默写新字。姿势正确,滚动整齐。扎实开展识字、写作、阅读、背诵教学。

(2)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汉语拼音,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阅读并背诵课文。写作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3。学期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继续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能够用汉语拼音识别正确的发音并阅读。

2。能力目标

(1)我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读书的愿望。

(2)认450个常用汉字,能写350个。所要认识的汉字必须能准确读出汉字的读音,结合词句理解意思,不分析字为必填项,不需书写;会写的汉字要求能准确读出汉字的读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练习口语和书面表达。

3。情感目标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首;能用硬笔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框架结构。初体验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规范、端正、工整。

4。学习方法和教育目标

(1)我喜欢读书,感受读书的乐趣。学习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普通话课文,并能够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会默读,不要发出声音或指指点点。

(2) 借助阅读材料中的图片进行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现实生活理解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的含义,在阅读中积累单词。

4。教学措施

1。教师要深入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写作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两端并驱动中间。让全班同学共同发展。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班级代表的作用。带领他们。

4。提供课后辅导和反馈。检查是否有泄漏并及时填补。

5。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6。充分利用教具和学习工具,加强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7。做好欣赏教育,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认可。

第二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卷第二部分

1。课本分析:

本教材构建开放、动态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以主题为单元,设计了8个主题,围绕主题统筹安排了8组教学内容。它们是:春天的发现;奉献和关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进入科学技术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册共有课文32篇。为了体现与中年级的联系,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中只安排了两道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但没有写作要求。 《中国园林》包括四到五根柱子。在之前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宽带网络”。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八篇精选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灵活运用。教科书的最后有两个单词列表。

生词表(一)是全册需要识别的400个字符的列表。

生词表(2)是全册需要写的300个生词表。

需要认写的单词都在每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注。除了跟着课文学习单词外,《汉语花园》中还安排了少量需要认的单词。学生不仅可以使用熟悉的单词来识别新单词,还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从类似事物的列表中识别单词。

2。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学习汉字和纠正发音。

2。认识400个汉字,会写300个汉字。要求能够结合单词、句子等语言环境准确读出已知汉字的读音并理解其含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不需要对需要识别的字符进行详细的字形分析,也不需要书写。要求会写字的人必须能够读出汉字的发音、识别字形并理解其含义。正确书写并练习在口语和书面语言中使用它。有主动识字、生活独立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正确、工整,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采用拼音查词法和部首查词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4。喜欢读书并对读书产生兴趣。学习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指定课文和喜欢的课文片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默读,不发出声音,不指指点点。

5。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现实生活,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积极积累词句。

6。能够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并与他人交流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书籍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并体验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

8。积累你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警句。

9。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愿,认真倾听别人所说的话,并能听懂主要内容。能够主动与他人交谈,讲述小故事和经历。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自信表达自己,能够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0。我对写作很感兴趣,可以写下我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学会使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单词进行写作。根据表达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会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学校和社区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部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第三部分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大方向和结构。那么,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语文卷的教学计划如何制定呢?

1。本学期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9人;按年龄划分,有(4)六岁以下学生;从考试成绩来看,上学期有几名学生成绩不理想。

通过上学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六岁以下入学的孩子与六岁半以下入学的城市孩子在习惯养成、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通过教师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此外,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亟待加强。

2。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8个单元,包括“识字”、“课文”和“中国园林”三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