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作品展示 > 三伏天用艾草泡脚要注意哪些
三伏天用艾草泡脚要注意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22 09:19

1、使用艾叶泡脚的时间不得超过半个小时,当然因人而异,后心潮湿,额头出汗珠效果就达到了。

2、艾叶泡脚的时间最好控制在饭后一小时,睡前两小时左右。

3、艾蒿泡脚的水温最好控制在四五十度之内,如果有条件用木桶泡脚效果更佳。

4、在使用艾蒿泡脚之前最好喝点水,用于补充新陈代谢之后的体液。

5、使用的频率不可太高,一周两三次就好,太过频繁,泻火太多,对身体不好。

6、在艾蒿泡脚之后,按摩脚底五分钟在磕脚十来分钟效果更好!

扩展阅读

三伏贴后注意事项

1、肺炎以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间,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孕妇以及糖尿病患者或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宜贴三伏贴或者是对贴敷的药物非常敏感的特殊体质以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2、贴药期间应该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寒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高油脂食物;避免对着风扇、空调等直接吹。

3、具体的贴敷时间应该根据说明书或者医嘱来进行,如在贴敷过程中实在感灼热难耐,可以提前去掉膏药。三伏贴的贴敷对象的年龄应该在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4、身体不适时不宜贴三伏贴。比如感冒发烧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对药物过敏,或着贴敷前皮肤有损伤以及皮肤长有疱,阴虚火旺等症状时都不太适合。

5、如果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建议及时就医。贴敷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微红或者是色素沉淀,轻度瘙痒等正常症状,但如果刺痒难耐、灼热或者是有疼痛感觉时,应禁止抓挠,可及时将贴敷取下。

6、如果贴敷部位有破溃、感染、皮疹等情况,则不能贴敷;如果孩子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应暂停贴敷。同时还要留意贴药过后宝宝表情以及皮肤的变化,最好每隔半个小时查看一次。

三伏灸和三伏贴的区别

1、三伏贴和三伏灸,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三伏天时,主要用于冬病夏治。

2、三伏贴主要是用调好的药物贴在特定的穴位上,用来影响、调整人体的磁场,让人体激发自身的修复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3、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疗法的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 当然,艾灸能起到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用艾来灸,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

三伏的初伏是怎么确定

1、三伏中初伏的日期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3、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2、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3、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相关阅读